省农科院科技助力河源早稻生产

时间: 2024-03-09 17:00:57 |   作者: 华体会官方网站app

产品介绍

      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依靠高质量的农业科学技术支撑,需要“院、地、企”的融合发力。近日,省农科院水稻所陈志远研究员专家团队,省农科院河源分院、省农科院东源农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罗忠、驻点人员刘文华博士、索海翠博士,东源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炳胜等,来到位于东源县涧头镇新坝村神仙坝小组的河源市米小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指导早稻生产。

      在浸种基地,陈志远对每一袋已浸泡的种子抽样作了详细检查。当工人向他介绍种子“已经浸泡20个小时” 时,陈志远补充道“若是人工播种,就得芽尖有露才播种,还没看到露白,明天上午应该露白,露白后才能播种”。“我们明天上午参加播种”。

      浸种:常规稻2kg/亩,杂交稻1.2kg/亩;用1%的石灰水或杀菌剂浸泡种子3-5小时,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种子,最后用足量的清水浸泡种植18-24小时,期间换水1-2次。

      催芽:浸泡后的种子用清水反复清洗,清洗后的种子用38-40度温水浸泡后捞起装入麻包袋或箩筐中准备催芽,用塑料包裹麻包袋或箩筐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有利于种子破胸露白,期间需要检查种子的出芽情况,避免温度过高出现烧芽的情况。

      播种:(1)耙田:播种前7天带水旋耕2-3遍,然后耙平,保持浅水层1-3厘米;(2)做畦:播种当天做秧畦,畦宽1.2米,畦间沟宽50厘米;(3)铺盘:在畦面上放置一定规格的秧盘,秧盘中放入育秧的泥土或基质,在泥土或基质上播种,播种后起拱盖膜,保温保湿,畦面湿润。

      移栽:移栽前2-3天控水炼苗,施”送嫁”肥,打”送嫁”药。陈志远强调,要加强田间管理,2天检查一次,防止盖膜被风掀开,鼠、鸟吃谷种。

      去年,经罗忠等人牵线搭桥,促成省农科院水稻所与该企业签订了打造优质丝苗米合作协议,共建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加速品种、技术和专家优质服务下沉,为河源农业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农业科学技术支撑。

      据悉,该公司今年种植早稻650亩,品种均为象竹香丝苗。随着与省农科院的深入合作,该公司接下来还要流转水田,达到种植水稻1300亩。同时,有效带动服务周边农户5000亩水田种植优质丝苗稻。据介绍,河源今年要保证粮食种植培养面积200万亩以上,总产量81万吨以上。通过院、地、企融合发力,必将逐步推动河源农业高质量发展。

      就地加工稻米,节省成本,提升农业产值。该公司去年拿到烘干项目,即河源市米小圈水稻机械化烘干中心。1500平方烘干厂房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6月份投产,确保赶在早稻收割前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届时,每日可烘干量50吨鲜谷,既满足个人需要,也为周边种植户提供烘干服务。另外,该企业已对接冷链公司,为贮藏优质谷做准备。

      利用地缘优势,文旅融合。公司负责人赖勇华介绍了打造农业观光综合体的思路。

      1、因地制宜赋能“休闲农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建立产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一体化,扩大品牌影响力,力争在三年内立项建设,同时进行招商引资;

      2、利用现有资源在小学旧址打造农耕展览中心,主要是产品加工、产品展示、研学基地学习、宣传推广,利用稻田、水库鱼塘周边打造周边一个乡村特色民宿,当下已有意向客户,利用现在耕地、古桥、古驿道在沿河路、田径居间路打造游客体验路线,利用资源、整合各地优质资源、集资源共同打造;

      罗忠表示,河源分院和东源农业发展促进中心,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沟通协对接,促进省农科院品种、技术和专家优质服务持续下沉河源,为河源农业持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农业科学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