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催芽器配件

五一劳动节 劳模和工匠薪火相传文旅体基层工作者熠熠闪光!

时间: 2024-02-05 18:24:07 |   作者: 华体会官方网站app

产品介绍

      今天,是劳动者的节日。过去的日子里,总有人在岗位上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眼前的世界才多了光彩、多了温暖。

      劳模是时代的标杆和旗帜,劳模精神是时代催人奋进的精神符号。有夙兴夜寐将精彩文艺作品送到千家万户的文艺工作者,有精益求精在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上坚守初心的工匠们,更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孜孜不倦恪尽职守的文旅体基层干部们。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朱丽君,中国致公党党员,致公党余杭基层委第一支部委员。余杭区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区人大代表,浙江省戏剧家协会戏剧小戏、小品分会理事,第一届杭州市青年文联理事。现任杭州市余杭区文化馆副馆长(全面负责)。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七年来她认线个建议参加两会的讨论。她的建议被纳入到了余杭区10大民生实事项目,多个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等。协助各镇街举办节庆礼仪、教育培训等活动。组织策划全区和省市全国的大型活动、比赛及演出千余场次。还积极开展文艺进校园、进企事业及全民艺术普及等工作,十几年都是全馆辅导次数和人数最多的一个。组织策划导演了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余杭赛区比赛,浙江省音乐新作大赛,余杭区六届廉政故事、三届小品大赛,执行导演策划我区首个原创音舞诗剧《余杭》,余杭春(村)晚等各类大型晚会。

      在全区的文艺骨干和业余团队眼里,她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老师,没什么节目类型她不能胜任,只要她指导过的队伍,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由她辅导创编的作品在省市及全国、国际舞台上都屡获佳绩。

      朱丽君在余杭这个舞台上默默坚守了快30年,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台历,台历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演出日程。每周末3场美丽洲大舞台是她的固定演出日,已经坚持了9年,9年里没有过周末,这个她一手精心打造的惠民演出活动,带给余杭百姓多少难忘的夜晚。也逐步提升了余杭观众的文明习惯,有效加强了全区各项政策的宣传与推广工作。疫情期间,所有的文艺活动停摆,朱丽君依然没有休息,全身心投入到新作品创作当中。这些年先后获得国际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10余次,省级奖项70余次,市级奖项50余次。

      叶庞星,男,1969年2月出生于浙江嵊州,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曾获得文化部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大奖、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被评为杭州市“青年文艺家”、余杭区“劳动模范”。现任杭州市余杭区文化旅游发展中心事业正科长级专员,杭州市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主任。

      自担任余杭小百花主要负责人来,为重振余杭小百花昔日辉煌,叶庞星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在内部管理、用人制度、人才教育培训、奖金分配等方面做改革,率先实行了事业单位绩效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他创排的反映余杭人文特色的越剧大戏《洪昇》《陆羽问茶》《光明吟》《却金亭》等,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级多个奖项,并多次在央视播出,极大的提升了余杭文化影响力。

      近5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热情参加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策划并开展“走出余杭”活动,先后赴温州、台州、宁波等地市乡镇农村,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演出。5年内,共完成送戏下乡1000余场。随着剧团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由原先年演出几十场上升到年演出200余场,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张炜的祖辈从事殿堂壁画创作,张炜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便对民间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父亲的教导下,张炜儿时就开始运用天然矿物质作为颜料画壁画,开启壁画探索之旅。

      在校期间,他大量阅读古人殿堂壁画作品,并多次赴敦煌采风,决心要将殿堂壁画发扬光大,更好地继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经过持续学习和实践,现在他已经在殿堂壁画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马岳思,出生于1962年,余杭区崇贤街道鸭兰村人,瑶音古琴创办者。现在,杭州瑶音古琴制作厂已发展为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15岁时,马岳思就拜村里的一位老木匠为师,开始有效学习木匠,从事木工手艺。后来在阴差阳错之下,被古琴家徐匡华收为弟子,系统性学习古琴制作手艺。

      马岳思着迷于古琴斫造,孜孜追求斫琴技艺,学习古琴知识,分析古琴结构,摸索斫造工艺,并以此为业,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斫制经验。此期间共制作古琴千余把,深受广大古琴爱好者及琴家们的喜爱。其制作古琴的经历也先后被美国CHINESE MUSIC、北京音乐周报、澳门日报、钱江晚报、余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近年来,马岳思成立了马岳思斫琴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注册“瑶音古琴”商标,开发还原古法丝弦制作技艺、独创“天灵式”款式古琴、改良琴徽大小。曾被评为杭州市“古琴斫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杭工匠、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余杭区十佳文化创意杰出人才。

      罗洪文,多年从事瓷器收集和鉴定工作,被浙江省收藏家协会聘为青瓷鉴定专家。2016年,由余杭区文广局举办拜师仪式,被国家级越窑非物质文化传人、亚太大师嵇锡贵收为入室弟子。

      2016年,罗洪文被评为余杭区越窑非物质文化传人,获得中国设计原创奖“传统与再造套餐设计大赛”铜奖(团体)。

      他的作品果盘在绍兴上虞第二届“秘色瓷”研发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作品梅瓶和果盘分别获得2016年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和银奖;作品粉盒、梅瓶被省委宣传部录用,在G20峰会萧山机场接待大厅陈列;作品香薰获得2016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3件作品在2017浙瓷展展出,其中作品盖盒获得银奖。

      丁志刚,中泰竹笛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杭州余杭江韵乐器有限公司负责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学会理事,杭州余杭中泰铜音竹笛专业合作社理事。

      1986年,丁志刚进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学习笛子制作,师从杨林强、常敦明、周林生。多年来,他在制造工艺上勇于探索钻研、不断突破自我,在专用设备上一直更新,发明了笛箫打孔机,改良了竹子烘烤技术,先后与来自韩国、日本的音乐人士合作制作韩国大芩和日本尺八。

      自从事竹笛制作至今,他的产品先后获杭州市优秀旅游服务产品优胜奖,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优秀奖、铜奖,余杭区竹笛制作一等奖等。2012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丁志刚在竹笛制作和创新上进行了专题报道《小竹笛做出大文章》。

      周方林,径山茶炒制技艺项目省级传承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茶农并擅长手工炒青,受一定的影响的周方林从小就学会了炒茶。

      在高级农艺师的悉心指教下,周方林炒茶工艺日益提升。1989开始承包、种植和加工径山茶,并创立了绿神品牌,后发展为径山茶著名品牌。2006年,周方林获得高级评茶员职称,2008年荣获“中国国际(杭州)茶博览会”金奖。

      程迪申,从事风筝扎制40多年,退休后在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专职制作风筝,协助开展非遗展示及传承工作。几十年来,程迪申十余次获得全国金奖。2003年被评为杭州市首届民间工艺大师,2015年评为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被聘浙江省风筝协会理事兼教练委员会副主任。

      方淼鑫,虽然自幼双腿行动不便,但他身残志坚,多年刻苦钻研手工竹刻,成为了一名非遗传承人。在竹刻艺术上,他能轻松自如地在竹片上雕刻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擅长模仿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其代表作竹刻《兰亭序》以刀代笔,刻法娴熟、深受喜爱。

      他先后被评为余杭区民间艺术家、杭州市民间工艺师和浙江省优秀民间艺人、“浙商银行杯”余杭区创业之星和余杭区残疾人创业之星。2016年获余杭首届最美残疾人称号,连续两届被评为余杭区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是杭州市残疾人艺术家协会会员。

      方淼鑫的竹刻工艺,被列入杭州市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项目并获得政府资助,现为杭州市旅游商品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俞荣华,(茶叶)高级技师,多年精心研究抹茶制作技艺,被评为浙西“乡村旅游振兴带头人”,被径山文化研究会聘请为特聘研究员,被评为余杭区E类人才。

      在技艺保护方面,他把径山抹茶制作技艺(古法)进行固化,明确了每个环节主要控点和关键点,让径山抹茶制作流程更严谨;对径山在南宋时期使用的点茶器具等进行深度复原,规范径山抹茶制作器具专用性,提高了工艺和与历史年代饮茶方式的匹配度。

      在技艺传承方面,他把径山抹茶制作技艺和径山禅茶文化带入课堂。与径山成校、小学、中学等合作,进行茶文化知识专课教学。2019年启动“小小茶博士”培育计划,为150余名学生进行教学。另外,还承办了径山茶开锅仪式,并举办收徒仪式,培育新传承人。

      蒋家洪,良渚玉雕非遗传承人。专研玉雕技艺29年,被评为余杭非遗保护月余杭民间“十佳手艺达人”。

      他的作品曾获第二届西湖博览会旅游服务产品铜奖,多次获得瓶窑镇民间工艺品比赛金奖、银奖,获得非遗保护月期间“展示奖”,多件作品捐赠给区文化馆收藏展示。大型玉雕“人物山水雅居图”在吴越天工上获得优秀艺术奖。

      2014年,蒋家洪参加区政府活动赴荷兰交流,他雕刻的玉琮王、玉权杖、玉琮、玉冠形器、项串等作品在国外得到展示。他也曾代表区文广新局参加第11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流会。